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国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OOL.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为骨折早期。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为骨折中期。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为骨折后期。
(三)骨折分型
1、稳定型(包括无移位骨折、儿童青枝骨折、横断性骨折)。
2、不稳定型骨折(包括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锁骨近远端骨折等等)。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
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中央,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此时骨折移位即可改善。
(二)外固定治疗
1、三角巾悬吊固定
适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其他不全骨折,悬吊2-3周。
2、“8”字绷带固定
固定用绷带做“8”字交叉环形固定或锁骨带固定4周,包扎时将两肩固定,同时用棉垫保护腋窝内神经血管。如病人有手或前臂麻木感、桡动脉搏动触不到。表明布带包扎过紧。应即适当放松至松解症状为止。
3、亦可采用多功能肩锁固定带固定。
(三)辨证选择使用中药汤剂、本院自制剂、中成药、中药针剂、外用中药等
1、中医药治疗依据“损伤之症,专从血论”为辨证基础,根据损伤的发展过程,分早中后三期治疗:
(1)骨折早期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①内服推荐方药:
A.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生地;
B.本院自制剂:治伤合剂等;
C.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伤科接骨片等;
②外用:采用本院自制剂三黄膏、碎补膏等外敷;中药烫疗(宽筋散、田七跌打酒)。
③静脉给药: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等化瘀消肿。
(2)骨折中期
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①内服推荐方药:
A.活血化瘀的同时加补益气血的药物,如当归,熟地,黄芪,何首乌,鹿角胶等,或加强壮筋骨药物,如续断,补骨脂,骨碎补,锻狗骨,段自然铜等;
B.本院自制剂:正骨紫金丹、健筋胶囊等;
C.中成药:接骨七厘片等。
②外用:采用本院自制剂通城虎膏敷贴治疗,或自制剂宽筋散配伍田七跌打酒烫熨治疗,可辅以局部红外线治疗。
③静脉给药:骨瓜提取物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注射用骨肽等。
(3)骨折晚期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①内服推荐方药:
A.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茯苓,泽泻,萸肉,丹皮,山药,杜仲,续断;
B.本院自制剂:健筋胶囊等;
C.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等。
②外用:
A.采用本院自制剂三黄膏敷贴治疗,或自制剂宽筋散50g*两包,田七药酒50ml,适量开水混合后浸洗患肢,可辅以局部红外线治疗。
B.待外固定夹板已去除后,为预防关节强直拘挛,酸痛麻木,可采用本院自制剂宽筋散水煎2000ml,40℃水温熏洗伤处,每日2次,1周为1疗程。
③静脉给药:参麦注射液等。
2、西药治疗骨折早期以消炎镇痛为主,中后期以促骨质生长、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及治疗原有基础疾病为主。
(四)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
局部无禁忌症时,可以选用红外线等物理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同时配合功能锻炼,初期可用手指、腕、肘关节屈伸活动或用力握拳活动,后期拆除外固定可做肩关节各方向活动。
(五)手术疗法
1.手术指征
(1)不稳定性骨折;
(2)开放性骨折;
(3)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
(4)患者要求手术治疗者。
2.手术方法:可用采用闭合复位或者切开复位骨圆针、中空钉内固定,亦可选用钢板、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材料固定,有骨缺损者应同时植骨,术前针求意见,术中尽量采取美容缝合。
3.围手术期中医治疗: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围手术期 现代骨科离不开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特别对于一些需要手术的骨伤病人,辅以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有助于术后的康复。手术前,常规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可以利于肢体的消肿,有助于手术的操作。同时加以清热解毒的 药物以祛瘀热,有利于预防手术感染。《素问》所云"气伤痛形伤肿",手术操作,毕竟是一个创伤性的技术,毕竟对机体造成气血的损伤。气伤则血滞,血滞又反过来影响气机的运行。因此,手术后病人局部肿胀疼痛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术后早期,应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是十分有必要。同时还应该辅以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品,以预防感染。方可取桃红四物汤+金银花、蒲公英等。术后5-7天,手术创伤趋于稳定,但损伤的气血仍未恢复,特别对于手术失血较多的患者,且瘀未尽,因此可以予以祛瘀的同时适当补益气血是十分有利的,方可取复元活血汤加减。术后10-14天,手术份口愈合,可予舒筋活络等处理,特别本院的宽筋散热敷对肢体的局部舒筋活络相当有效。
(六)并发症及防治
1、压迫性溃疡:一般是“8”字绷带长时间压迫肩部皮肤所致,一般经过及时更换敷料,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会出现严重后遗症。
2、臂丛神经损伤:主要是由于“8”绷带长时间压迫腋窝所致,可于腋窝垫衬棉垫减少压迫,如若出现臂丛神经损伤,立即拆除外固定,针灸、营养神经等处理可缓解。
3、骨质疏松:主要是费用性骨质疏松,在加强功能锻炼的同时配合中药补肝益肾、强筋壮骨辩证施治,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骼坚硬。
(七)护理调摄
1.病人固定期间,站立行走时要求病人双手叉腰,昂首挺胸,这样骨折断端在外固定及病人的配合下,才能稳定。
2.睡觉时头部不能垫枕,要把枕头垫在背上,不能患侧卧位。
3.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侧上肢血运情况,防止神经及血管的压伤。
三、难点分析
1、锁骨骨折保守治疗“8”字绷带外固定时间长,固定效果不满意,经常会出现复位丢失,且病人较为痛苦。
改进措施:对于有手术意向的患者,尽量采取手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2、锁骨骨折常合并有肋骨骨折、或肩胛骨骨折,治疗有时需与胸外科合作治疗,甚至联合手术。
改进措施:对于合并有肋骨骨折、或肩胛骨骨折的患者积极治疗合并症状,明确诊断后积极与相关科室会诊沟通,必要时联合手术。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人们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治愈:骨折对线满意,骨折已骨性愈合,断端无压痛,功能恢复。
2.好转:骨折对线满意或欠佳,骨折处有骨痂形成,功能未完全恢复。
3.未愈:骨折不愈合或明显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二)评价方法
根据治疗前后X线表现及骨折愈合后与健侧肩关节进行疼痛、畸形、活动(肩关节各方向、前臂旋转)、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照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