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肢红肿,哭声急促……”日前,出生仅50天的小徐因意外烫伤被紧急送往梧州市中医医院。面对四肢大面积表皮损伤、体液渗出等复杂病情,外三科与儿一科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救治。
![]() 1、休克关:孩子小,血管细如发丝,补液多一分损伤脏器,期间还出现了贫血,随时可能休克。医护团队通过动态监测,精准控制输液量,最终稳定患儿内环境,纠正贫血。 2、感染关:烫伤创面暴露,稍有不慎即引发脓毒血症。临床药学介入,小心抗菌,积极换药,期间,小徐没有出现发热、抽搐等症状。 “孩子只会哭,疼痛管理是难点。”创面护理极考验耐心和细心:中药湿敷、穴位贴敷护理团队看家本领都用上了,儿一科主任陈青介绍,“液体平衡和液体管理,为创面愈合创造了良好条件。” 健脾和胃,中医膳食调理也跟上了,小徐的康复之路才会能量充足。最终创面愈合,宝贝娇嫩的肌肤上并未遗留下明显疤痕。家属感慨:“医护团队的细致和专业给了孩子第二次健康成长的机会。” 这些隐患,你家可能也有! “生娃容易,养娃难”,孩子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弱。成长路上,不小心烫伤的“雷”可不少。 致命热源:热水瓶、暖风机、电热毯等; 危险场景:超49℃洗澡水、厨房热锅、饮水机热水开关; 细节陷阱:冲奶粉时开水最好置于宝宝可触范围外,建议用恒温水壶。 ![]()
图片来源豆包AI
常见误区:这些偏方“有毒” ❌冰敷冷敷:疼痛加剧,加深烫伤; ❌酒精漱口液处理口腔烫伤:含酒精液体会刺激创面,仅用清水冲洗即可; ❌滥用抗菌药:遵医嘱才是关键。 五步急救:关键10分钟决定孩子预后! ✅冲:流动冷水冲15分钟,比“冰敷”更安全,避免加深损伤; ✅脱:剪开衣物,保留水泡表皮(撕扯=二次伤害!); ✅泡:继续冷水浸泡,但婴幼儿不超过10分钟,防失温; ✅盖:用无菌纱布覆盖,切忌涂抹酱油、牙膏等“偏方”; ✅送:烫伤面积>宝宝手掌10倍,立即送医! ![]()
图片来源豆包AI
“预防优先于救治。”外三科医师李伟语重心长,家长有必要排查家庭隐患(如加装安全锁、隔离热源),等孩子稍大,还可通过安全教育绘本、情景游戏教会孩子识别危险,为孩子构建安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