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中国派遣援非医疗队60周年,日前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作为这支光荣队伍的一员,梧州市中医医院医生彭跃文目前正在执行中国第15批驻科摩罗的援外医疗任务。近日,他任务中途休假归国,借此机会,通过他的讲述,我们有机会走近这支“时代楷模”群体不畏艰苦,大爱无疆的援外工作日常。
![]()
彭跃文驻点科摩罗的马鲁夫国家医疗中心
科摩罗,一个位于印度洋上的非洲岛国,远离大陆,位于非洲东侧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入口处,东、西距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各约300公里。一年前,彭跃文准备出发执行援外任务时,他对自己目的地所有了解,基本也不外乎现代网络能搜索到的一切文字和影像。当他乘坐的飞机辗转四地,经历二十多小时,2022年12月8日到达科摩罗首都莫罗尼时,这个陌生异域的一切还是不断刷新着他的认知。 科摩罗主要由四个岛组成,莫罗尼位于最大的大科摩罗岛上,彭跃文驻点的马鲁夫国家医疗中心也正在这里。闲来无聊时,彭跃文步行丈量过,整个岛面积大约和梧州市区相当,人口大概二、三十万。岛上居民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首要的,医疗队成员需要适应这里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四点半,响彻全岛的喇叭声便会准时把彭跃文叫醒。全体居民每天第一件事就是颂念《古兰经》。在穆斯林虔诚的祷告声中,彭跃文他们也没有闲着,除了洗漱打点之外,他们每天第一个动作,还要检查好自己的储水情况。在科摩罗,自来水是稀缺品,早上只有六、七点左右是正常供应的时段。经提醒,彭跃文已经学会用储水罐装好足够的用水,每天从不例外。伊斯兰教禁止食用猪肉,虽然环海,但科摩罗的居民食谱中,也鲜有贝类、螺类等软壳动物,多是牛肉、鱼类。这里的生活物资很少,最让中国队员不适应的是蔬菜供应,品种少,只限于茄子、黄瓜、马铃薯、西红柿、洋葱等,而且品质让彭跃文和队友“实在很难接受这种口味”,于是他们便自己动手在驻地附近开辟了一个小菜园,从国内邮来种子种些生菜、豆角等“打打牙祭”。即使如此,一年下来,近1.8米大个的彭跃文,体重降到了120斤左右,说起这些,他只是笑笑,“其实这样的饮食也有利于健康”。 ![]()
与一年前出发时相比,彭跃文明显消瘦不少
逐渐适应了生活的节奏,作为医生,中国医疗队还要应对业务上的难题。科摩罗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绝大部分居民都住在平房里,很多甚至只有铁皮房”,彭跃文讲述,贫穷,让这里医疗水平和居民的医疗保障都打了极大的折扣。整个科摩罗岛最光鲜的建筑,除了清真寺,就是中国医疗队驻点的马鲁夫国家医疗中心。即便如此,整个医疗中心也只有四五座小房子。医疗中心虽然内外妇儿架构齐全,但“总体可能相当于我们一家卫生院”。更窘迫的,这里连消毒用酒精都稀缺,彭跃文说,他们试过个多月都没酒精供应。 ![]()
彭跃文与科摩罗助手讨论病例
物资缺,基本的无菌操作都让中国医疗队想尽办法,但更让彭跃文揪心的是,贫穷让很多民众面对病痛选择了忍受。忍耐不住时,才向亲友邻居借钱来看病,而借来的钱,路上花费、挂个号便花去了一大半......彭跃文经常心疼患者为何不早点问诊。所幸,可能因为宗教的影响,也可能是对疾病选择了无奈的妥协,大多数患者面对疾病都持有豁达的心态。彭跃文说,他们非常信任和尊重医生,医疗依从性很高。 ![]()
彭跃文为科摩罗病患针灸治疗
患者对医疗的依从在中国医疗队,尤其在彭跃文面前就更为明显了。据他介绍,中国医疗队从建队援助科摩罗开始,就有意识的在队伍中配备中医专业人员,所以,中医诊疗业务至今已在当地开展30多年。在缺医少药的情境下,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凸显了出来。几个火罐、数根银针就能除病祛痛,在这里培养出了一大堆“中医粉”。当地甚至还选派过人员留学中国学习中医,回到当地担任中国医疗队的助手。中医药的治疗模式在当地并不陌生,有时候患者上门,只是简单地比划几个手势,彭跃文就明白,他们又想“调理调理”了,中医药成了中科医患间沟通的最好载体。 ![]()
彭跃文正在看诊问病
作为本批次中国医疗队唯一的中医医师,彭跃文顺理成章也成了中国诊所,甚至马鲁夫医疗中心里最忙碌的人。常态在他这里登记治疗的患者超过了2500人,每天的看诊量都在5、60人以上。得到医院的支持,在此前的援助物资中,彭跃文带去了一批医院特色制剂,“我们的医院制剂在这边发挥了很大作用,很快就用完了。”很显然,梧州市中医医院特色医院制剂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超出了彭跃文的预料。这次休假回来,他已经向医院汇报了有关情况,打算这次能够带回去更多的医院制剂。在下一阶段的援助计划中,彭跃文还想进一步加强科摩罗中医中药的工作平台,进入孔子学院、科摩罗当地的政府、学校定期开展中医药健康讲座。“用中医文化,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彭跃文如是说。 |